X
    Categories: 生活話題

天使降臨人間!澳洲13歲男孩連續四年每天親手縫泰迪熊送病人


你相信人性本善嗎?善良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學習來的呢?在澳洲有個心地如天使般善良的13歲小男孩—— 坎伯爾(Campbell Remess),當放學回家的小朋友們都在室外玩耍,他卻一個人在房間裡,守著他的縫紉機噠噠噠的車個不停。

ADVERTISEMENT

[rsnippet id=”4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1″]

坎伯爾住在澳洲塔斯馬尼亞的霍巴特,他的媽媽蘇飛亞是個婚禮活動規劃師,平時蘇飛亞常常會把婚禮使用完的花材重新整理,分送給住家附近安養機構的老人們。

ADVERTISEMENT

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,坎伯爾也喜歡跟著媽媽一起去送花,他還提議可以到醫院裡去送,媽媽說每次看他送完花都是滿臉笑容,不難發現他非常享受幫助人這件事。

ADVERTISEMENT

2013年的聖誕節前夕,9歲的坎伯爾和媽媽在醫院看到了生病的孩子,那些孩子就算在聖誕節時,也只能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,他問媽媽能不能給他們買禮物?媽媽卻告訴他:「我們家裡有9個孩子,實在負擔不起啦!」

ADVERTISEMENT

坎伯爾眨著眼睛問媽媽:「那我能不能自己做呢?」媽媽回答說:「那就盡情去做吧!」得到認可的坎伯爾,就此開始了他的「 365計畫」!

ADVERTISEMENT

他打算用自己的零花錢每天做一個禮物,那一年365天就可以做365個分發給醫院裡受難的小朋友們。

ADVERTISEMENT

當天晚上,坎伯爾借用媽媽的縫紉機與布料,從沒使用過的他自己上網找使用方法,研究泰迪熊的版型和織法後開始做人生第一隻熊玩偶。

ADVERTISEMENT

5小時後,他拿著造型有點古怪的熊跟媽媽請教製作上的問題,媽媽驚訝的跟他說:「這超出我的能力啦!」

就這樣,有了理想的他似乎在一夜間長大,當同年齡的孩子放學空閑時都在迷電子遊戲、在遊樂場裡玩鬧時,坎伯爾一頭栽進縫紉製作裡,為了他自己的小計劃。

ADVERTISEMENT

從設計、裁剪到填充、縫紉、鎖邊,所有的工藝都是由他一個人完成。堅持,連對一個大人來說都很難達到的事情,小小年紀的坎伯爾卻做到了!

ADVERTISEMENT

每週四,他都會帶著做好的泰迪熊到醫院裡送給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,雖然彼此不認識,但坎伯爾的熊熊像是有魔力一樣,孩子拿到之後都是笑嘻嘻的開心熊抱著。

ADVERTISEMENT

這就是他想做的,對於身體的病痛他沒法幫忙什麼,但是可以用親手製作的禮物幫孩子們反轉悲傷,因為泰迪熊會一直陪伴他們、給他們勇氣與力量。

ADVERTISEMENT

[rsnippet id=”5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2″]

隨著他的手藝越來越熟練,每天都可以做一隻以上的泰迪熊,平均大約耗時一小時,媽媽也在社交網站上幫他建立社團、架設網站,告訴大家坎伯爾的365計劃,希望把這專屬的勇氣泰迪熊送給更多需要的朋友,不論年紀!

ADVERTISEMENT

消息開始瘋傳,澳洲當地的電視台也來採訪,然後有世界各地寄來的布料與配件、縫紉機的廠商捐贈機器提供給他使用。

ADVERTISEMENT

突然過多的材料塞滿他的房間,一位網友熱心的幫忙募集1000澳幣來購置櫃子與工作桌給他,他們還趁坎伯爾上學的時候,一起把房間重新整理,讓他放學回家大為驚喜!

ADVERTISEMENT

坎伯爾的勇氣泰迪熊,現在不只送給醫院的孩子們,他們有的是癌症患者,有的生病,有的需要感情上的安慰……他還準備為在海外受到恐怖襲擊的孩子們做玩具,因為他們失去了家園。

ADVERTISEMENT

除了熊熊玩偶,他也開發不同類型的禮物,跟早產兒機構合作,他會送上適合早產嬰兒使用的被巾、包布,三年過去了,他還是一樣,一有時間就坐在縫紉機前做禮物,只是現在更快更精緻了!

ADVERTISEMENT

一年365個?其實早就超過這個數了,坎伯爾早已記不清從自己手中送出了多少玩偶,不過數量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重要。記者問他為什麼這麼做,坎伯爾沒多想就回答:「我相信善良是可以大大改變世界的!」而他真的做到了。

ADVERTISEMENT

而媽媽也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了兒子的初心:5年前,坎伯爾的爸爸患上癌症,雖然經過手術,但醫生也提醒複發率高達80%,手足無措的坎伯爾想為爸爸做點什麼,年紀小小的他唯一想到的就是做個泰迪熊鼓勵爸爸。

ADVERTISEMENT

幸運的是,手術後爸爸的病情一直沒有惡化,「兒子一直以為是泰迪熊有神奇魔法,但我清楚,是兒子的愛救了我。」

ADVERTISEMENT

坎伯爾就像一個小天使,把單純又充滿力量的信念帶到人間!謝謝這些良善的種子在地球上萌芽成長,不用多久就會枝芽茂密,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!

ADVERTISEMENT

[rsnippet id=”6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3″]

觀看影片:

資料來源:Daily mail、一条